Read on Omnivore Read Original
1. Note
summary:
- 結語是多做多錯
- 進口雞蛋制衡蛋價
- 銷毀雞蛋避免影響本土蛋業
- 6月農業部出包,錯誤引用法條,說要標示產地台灣
- 7月衛福部止血,說要標示進口地
- 農業部規定保存期限可以依照慣例用一個月,但不能超過原本保存期限,其他保留給業者依照情況判斷
- 因為成本考量、消費者疑慮,沒有強制立法洗選後噴蠟
- 在發包處去之前符合冷鏈,但業界沒有冷鏈習慣就斷了,也沒有相關規定強製要冷鏈
- 跟市場妥協,學者提出25度保存2~3週的低標
- 政府開始規劃進口蛋有效日期依據
衍生閱讀:https://www.ey.gov.tw/Page/5A8A0CB5B41DA11E/6f9674d7-8f60-48bd-a791-f6dc3c75d18d 好像其實本來就有在推冷鏈,但系統還沒建置完?
2. Highlights
為了避免影響國內雞蛋價格,農業部預計銷毀5,402萬顆蛋 ⤴️ ^01a7a731
進口蛋跟銷毀蛋都是為了制衡市場價格
自6月起使用來源為土耳其或巴西的進口蛋,製造成冷凍殺菌液蛋,產地標台灣,7月底才將產地改為進口國 ⤴️ ^2670dc11
人有問題的部分,6月出包7月改進。再爆出來之前就改了,應該不是故意洗產地?
6月時接獲通知產地需標示為台灣,7月底時再度接獲通知,產地需標示為來源進口國 ⤴️ ^25394940
6月農業部出包 7月衛福部止血
依據衛福部2019年11月7日發布訂定的「液蛋衛生標準」及「液蛋產品標示規定」,液蛋產品本來就應該標示 「原產地(國)」及有效日期。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強調,液蛋屬於「非實質轉型 ⤴️ ^d8d09766
2019就有規定,蛋液相關標示,農業部錯誤引用法條
實務上有些認定的確會模糊,像茶葉蛋目前算實質轉型,但現在食藥署和農業部也正在針對茶葉蛋、滷蛋研擬是否屬於非實質轉型 ⤴️ ^27b603ef
規範模糊
農業部則於昨天(9月20日)晚上發出新聞稿致歉指出,一開始以為可以按照「進口貨物原產地認定標準」第7條第1項第1款規定,將液蛋認定為「實質轉型」,因此請業者將產地標示為台灣,7月另向衛福部確認,才知道應標示原產地才正確,畜產會即通知業者此後應以原產地標示 ⤴️ ^a1ec7a8b
農業部錯誤引用法條
「雞蛋洗選當天往後推一個月為保存期限」的業界慣習,是30年前台灣開始推動洗選蛋之初,由農業部(時為農委會)、養雞協會和專家學者訂出的「參考標準」,除了參考其他國家的研究和品質標準,也考慮到台灣國情 ⤴️ ^885c590d
業者依照慣例表示保存期限
食藥署和農業部都表示,有效期限須依照儲放環境、運輸條件等等,由業者自行考量後制定,在期限內業者須對產品食安負責。農業部另強調,進口雞蛋洗選後可以依照慣習標示為洗選後一個月,但不能超出出口國提供的有效期限 ⤴️ ^85b4b179
保存期限給業者判斷空間
農業部規定 可以表示一個月,但要小於原本的期限 (最低標準
通路商不願意,加上洗選業者擔心會提高成本,因此最後並未強制洗選蛋噴蠟 ⤴️ ^fa0de62e
業者成本考量+消費者民智未開=未強制立法噴蠟
台灣的業者向中央畜產會取得雞蛋後,並未保持在5°C以下 ⤴️ ^e0acaac9
在交到業者手上前有冷 交出去之後就沒有了
學者專家折衷訂出25℃、可保存2~3週的標準,後來大多數業者就將洗選雞蛋的運送溫度設定在25℃上下 ⤴️ ^3bcc4d75
台灣產業沒有冷鏈習慣 學者妥協做出25度 保存標準(低標 業者運送貼著低標走
過去根本沒有針對進口蛋要怎麼保存訂定相關規範,才會出現進口蛋洗選裝盒後,沒有再冷藏,以常溫販售,若消費者覺得買到進口蛋不新鮮,研判可能是這個環節出問題。 ⤴️ ^f95d5ab9
過去不存在運送規範
Q 冷鏈規範建立起來會不會開始朝台灣雞蛋也應該這樣 會不會造成成本提高售價提高
台灣的雞蛋運銷則因長期處於「包銷制」,盤商全包,以重量計價,因此長期沒有建立品質檢測、分級制度,有效期限的制定不夠完善,連帶對儲運的要求也低,農業部和食藥署雖然強調業者可以按照儲放環境、運輸條件訂有效日期,但業者根本沒有品質分級的經驗和參考依據 ⤴️ ^5517cf0e
業者可按照情況規定有效日期 蛋業者沒有相關規範作為依據分級 也沒有經驗
我覺得是法規沒規定所以貼著低標在地板怕 保障最大利益
衛福部食藥署正對於進口雞蛋有效日期認定做研究 ⤴️ ^be2124be
要開始規範怎麼訂定有效期限了